九上政治提纲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表现(成就)
-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 中国腾飞(取得成就)的原因(成功密码 / 成功经验)
- 坚持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坚持了改革开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中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坚持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 坚持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坚持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
- ……
- 改革开放的地位、重要性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富民之路;
-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利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我国经济已由 高速增长 阶段转向 高质量发展 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的目的就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 我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化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 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者强,创新者胜;
-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 企业要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
- 个人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持续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 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地位);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根本保证);
-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民主的真谛);
-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实现形式);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制度保障)。
- 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 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意义
民主协商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民主决策有利于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使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如何参与民主生活(要求)?
-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的态度,全面、深刻地看问题,正确、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 增强民主意识,积累民主知识,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 法治的作用(价值、重要性)
- 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 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良法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地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利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所以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依法行政(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 如何厉行法治,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必须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
- 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 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共同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行良法善治;
-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